为了触碰世界的高度,我们是破局者,打破桎梏、跨越维度,在时代的铿锵中,勾勒低温科技事业的蓝图;我们是开创者,扬着创新的旗帜,乘势而上,在同筑中国低温梦的步履中砥砺前行。我们是中科富海!
回顾历程,从1959年到2025年,以洪朝生、周远两代院士为首的低温科技者们,艰难磨砺数十年,突破了-253 ℃到-271 ℃的瓶颈。终于我们从技术追赶走到了自主创新,开启了中国低温事业的奋斗历程。
低温制冷技术的突破极大带动了科学进步和产业发展。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重大科学前沿基础研究、战略氦资源开发、能源与环境安全、量子计算等重要领域;是国际上公认的战略支撑技术与核心装备。全球50%以上大科学装置其核心部件需稳定运行在极低温环境中。因此,突破低温若干“卡脖子”关键技术、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备,实现我国从无到有“零的突破”,达到领先与超越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低温人肩负的重要使命!
依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低温领域数十年科研积累,中科富海厚积薄发,在20K-2K温区大型低温工程领域,持续突破温区和制冷功率极限。基于自主开发的系列化高速气体轴承透平膨胀机、超低漏率超流氦负压换热器、高稳定性离心冷压缩机、大型复杂低温系统的集成与调控等核心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 40L/h、70L/h、400W、500W、850W、1kW、2kW、4kW等全谱系氦制冷及液化装置产品,其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成功应用于韩国国家核聚变研究、可控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等大科学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中科富海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集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低温工程服务于一体的企业,为国家大科学装置、航空航天、聚变能源等战略必争领域低温环境的自主可控保障提供重要支撑。
氦是国家战略资源,长期以来我国严重依赖进口,为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我们自主研发了LNG-BOG(Boil off Gas)低温提氦液化联产装置,利用低温深冷分离提纯技术,获得5N级以上高纯氦气和液氦产品,实现多套工程应用。2020年国产首座BOG提氦工厂通过技术鉴定,在宁夏盐池商业化示范运行;2021年助力全国最大天然气提氦液氦联产项目顺利投产;2023年国内首台套工业合成氨弛放气提氦项目调试成功;目前已累计提供近10套BOG提氦装备并成功运行,为解决国家战略氦资源自主可控贡献力量。
基于低温真空绝热密封与支撑技术,我们突破了低温容器设计制造的行业壁垒,实现从-196℃液氮到-269℃液氦极端温区全系列产品的覆盖。依托中科富海广东建成公司,积极布局固定式/移动式低温压力容器的研制与生产,致力于提供低温液体运输车/罐箱(液体氮/氧/氩/天然气/二氧化碳等),超低温液体(液氢液氦)运输车/罐箱、1000-10000升低温液体酷德宝,10-200立方低温/常温固定容器,以及各类能源、化工运输车/罐箱,为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高效、安全、智能化解决方案与产品服务,助力我国能源、食品、化工、医疗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自主开发先进高效的低温分离、纯化、吸附、精馏等工艺流程和成套设备,积极建设、运营绿色气体工厂,通过管道和移动式低温液体(氧、氮、氩、氢等)酷德宝储罐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气体供给和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建立覆盖全球气体生产、贮存、运输、销售和服务网络,充分保障不同行业、规模用户对氧、氮、氩、氢气、高纯氨等工业气体、稀有气体及电子特气等产品的需求,为绿色气体和清洁能源领域低碳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中科富海在全国各地气体工程项目全面落地:在河北唐山,中科富峰投运的焦炉煤气高附加值综合利用项目,成功设计生产7N级高纯氨、液化天然气和高纯氢产品,实现固碳减排,降本增效。该项目不仅满足半导体集成电路等行业高品质需求,而且扭转了外企主导国内高纯氨的市场局面,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在安徽阜阳,中科昊海氦氖氪氙稀有气体精制工厂在阜阳成功投产运行,产出5N级以上高纯气体产品,满足我国半导体、航天、医疗等高精尖领域对高纯稀有气体的需求。我们在江西、河南建设多套VPSA真空变压吸附制氧装置,为再生铜熔炼富氧燃烧等用户提供先进氧气应用解决方案,实现低能耗、高功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河南、山西建设8万、1万等级的空分装置,为化工、钢铁、光伏、锂电池等企业提供管道供气服务;在台湾、新疆阿克苏、河南洛阳、中山三角镇等多地建设各规模等级的空分装置、现场制气、液氢工厂、稀有气体精制工厂、氦气分装等项目,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产品及综合服务,助力工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电子特气领域国产化替代。同时,中科富海积极布局海外市场,马来西亚氢同位素分离EPC项目调试成功,为下游行业应用提供有力保障;为马来西亚深冷空分 EPCC、美国深冷空分 EPS项目提供解决方案,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中科富海以绿氢为己任、液氢为手段、绿色化工为主题,与国内著名高校院所和头部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发展。助力中海油完成全球最远液态氢海运终端利用测试,开启了我国在氢能长距离跨洋运输利用产业发展“先行先试”的新篇章,标志着国际首例长距离跨洋液氢运输示范工程正式启动。我们已在国内多地建设1.5-10吨/天规模液氢工厂,2023年国产首套1.5吨/天氢液化装置调试成功并通过专家技术鉴定,实现出口海外;2024年成功建设首条国产民用液氢制储运用全产业链示范工程,包括5吨/天级以上国产化低能耗液氢制取装备及民用液氢工厂,液氢储存型气氢加注站。液氢全产业链的示范成功,有效解决了氢能大规模、低成本、长距离储运瓶颈问题,可最大限度满足在交通、半导体、电池等领域的应用。随着氢能大规模应用,液氢与可再生能源制氢路线匹配,解决新能源间歇储能等问题,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我们正以精诚之道对话低温科技,用技术创新驱动绿色价值,以关键技术引领绿色未来,共同推进低温科技的革新,参与全球新能源格局的布局。未来,低温技术将助力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高质量发展,在求新、求变、求索的过程中迈入跨越式发展新征程。
来源:中科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