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江苏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30年,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氢能供给及应用体系初步形成
建设加氢站100座以上
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过10000辆
把江苏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前沿化、装备制造高端化、场景应用多元化的氢能产业高地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氢能创新体系建设
1、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积极联合高校院所开展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技术攻关
在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和省科技重大专项中设立氢能赛道
2.、搭建产业创新载体平台
建设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氢能技术创新载体平台
形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能产品全链条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3.、提升氢能装备制造水平
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氢储运、氢气加注等氢能制储运加装备,氢燃料电池及整车、工程机械、农机装备、分布式热电联供等氢能应用装备
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高氢能高端装备创新研制水平,着力提升氢能装备性能
(二)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氢能供应保障体系
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实现工业副产氢规模化低成本提纯,就近建设供氢母站,保障氢能产业发展初期用氢需求
支持发电企业利用低谷时段富余发电能力在厂区建设可中断电力电解水制氢项目和富余蒸汽热解制氢项目
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鼓励多元化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拓展省内外绿氢供给渠道
5.、稳步构建氢能储运体系
积极开展储运方式运用,降低氢气储运成本
适时稳妥开展天然气管道掺氢、纯氢管道输氢试点
逐步构建高密度、轻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
6、 统筹布局加氢基础设施
鼓励各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应用场景实际用氢需求,合理安排空间布局
鼓励利用现有加油站、加气站等建设加氢基础设施,推广制氢加氢一体站、液氢储氢型加氢站等各类加氢站
优先开展高速公路、港口物流、工业园区等区域的加氢设施建设
(三)拓展氢能多元应用场景
7、推进交通领域应用
重点支持氢燃料电池重卡、叉车等在港口、物流园、工业园区等场景应用
积极探索氢能高速公路试点线路建设,重点打造京沪、沪宁、沈海高速江苏段氢走廊
推动和支持氢能在船舶、无人机、自行车的应用
8、开展能源领域应用
依托沿海地区风、光等优势资源,打造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基地
在园区、社区、港口等区域开展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探索
结合综合能源基地和低零碳园区建设,打造“微电网+氢储能”模式
开展离网型可再生能源制氢、燃机掺氢掺氨燃烧发电等试点应用
9、探索工业领域应用
积极开展石化、钢铁、建材等领域工业用氢替代试点,减少碳排放
探索绿电制氢耦合生产绿氨、绿醇、绿色航煤等石化衍生品,推进绿色低碳石化园区建设
探索以氢冶金为核心的绿色冶金路径
(四)优化氢能产业发展环境
10、鼓励开展先行先试
支持常州市武进区、苏州市张家港市建设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氢能)
支持沿海三市依托海上风、光资源,打造“可再生能源制氢-储氢-氢能产业耦合试点”
支持连云港依托石化产业和核电基地,打造“石化-核能-氢能产业耦合试点”
支持长三角氢走廊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打造“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试点”。
11、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建立和完善我省氢能装备标准体系,支持主导和参与制定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推动绿色氢能减碳标准及机制研究,探索建立氢能产业统计分类标准
1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支持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地打造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氢能全链条装备制造基地”
支持徐州打造“氢能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支持沿江地区打造“船舶燃料电池制造基地”
支持工业副产氢富余地区打造“工业副产氢供给基地”
13、推广先进技术装备
积极推荐申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应用示范、绿色技术等各类推广目录
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降低氢能装备企业创新风险。
14、深化开放合作交流
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东西部地区、长三角区域及省内氢能产业链供应链协调联动、资源互通
举办氢能产业国际合作研讨,开展氢能产品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等国际合作,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15、加强创新人才引育
加大对氢能领域高层次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等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以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
支持省内高校、职业院校加快推进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壮大培育氢能创新研发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
16、推动管理模式创新
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允许在化工园区外满足安全生产条件前提下开展为其他行业配套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及核能制氢
支持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业主投资和运营内部输变电工程,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参与电力市场
17、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作用,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层面各类扶持资金
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氢能技术开发应用
研究和制定氢燃料电池汽车便利通行机制和资金支持政策
三、组织保障
发改、工信部门
统筹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协调解决氢能产业发展和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促进氢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应急管理部门
负责氢能产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氢生产企业安全监管,企业从事氢气生产应取得危化品生产许可
交通运输部门
负责氢能道路运输企业和氢能运输车辆的安全监管,企业从事氢能道路运输应取得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
住建部门
负责加氢站安全监管,参照天然气加气站模式对加氢站实施管理,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市场监管部门
负责特种设备安全法定检验和安全监察工作,企业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的生产和充装应分别取得生产、充装许可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推动全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江苏省发展改革委